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张勇

发布时间:2017-12-04

        张勇,男,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原山西矿业学院电气工程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副总经理。
        求学生涯回顾
        张勇出生在一个以矿为家,以煤为业的煤矿工人世家。25年前,由于受父辈的影响,他和所有的学生一样,怀着用知识改变煤矿面貌的梦想和憧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原山西矿业学院。勤奋好学,不怕吃苦,勇于创新是母校留给他终身的财富。2009年7月,他又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获在职研究生学历。
        事业发展历程
        1987年,他毕业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大同煤矿集团的四个生产主力矿井工作。1999年9月任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忻州窑矿副矿长,2005年12月,任煤峪口矿矿长、2007年9月任马脊梁矿矿长,2010年12月任同煤大唐塔山煤矿公司董事长。这些矿井既有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矿忻州窑矿、煤峪口矿、马脊梁矿,更有“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矿井塔山矿。因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荣获山西煤炭科技创新优秀矿长、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工作者、山西省国资委党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2002年他参与的坚硬厚煤层综放及综采技术与装备研究获全国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之一,并被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授予“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矿井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张勇在担任同煤集团生产矿主要领导期间,他所在的矿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职业安全健康先进单位、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示范矿、山西省优秀企业、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转型跨越”青年五四奖状、省属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
        在多年的煤矿管理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管理成果。特别是在马脊梁矿期间,为了培养后备人才,解决生产中的挡手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机电科技攻关小组”,民主评选出11名全矿公认的“技术导师”。围绕“导师带徒,技术攻关、现场处理事故”等开展工作,根据每月考核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组长王雷雨除正常工资以外每年最高12万元、组员每年最高6万元的奖励,同时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每带出一名合格的徒弟,最高给予1万3千元的奖励,在同煤集团兄弟矿重视人才培养和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上开了先河。以上举措极大地激励了全矿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为解决煤炭企业技术断层和人才外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过去外出打工的技术人员又回到了矿上。2011年,以“机电科技攻关小组”为原型的“雷雨工作室”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王雷雨个人也被评为山西省十佳金牌工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班组长、首批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
2010年12月,张勇又担任了世界上最大的年产1500万吨煤炭的同煤大唐塔山煤矿的董事长。如何把塔山矿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矿井,他和班子成员一起,提出了围绕“塑典范、造模式、建标准”的发展主线,全面建设本安化、数字化、科技化、生态化、 低碳化、人文化的新塔山。按照这一目标,他们收集国内和世界上一流矿井的指标、管理、模式,开展全球对标,为塔山矿的百年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7月5日,由科技部牵头、煤科总院和同煤集团主要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大采高千万吨级综放成套装备及技术”项目,在塔山矿通过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的现场验收,实现了特厚煤层开采装备国产化、采煤工艺和产量的“三个突破”。2011年4月28日,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荣获全国工业领域综合性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2011年,塔山矿提前126天完成全年1500万吨考核任务,并取得最高月产210万吨、最高日产8.8万吨、最高月洗原煤179万吨的好成绩。
2011年10月,因工作业绩突出,张勇被提任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副总经理。
        寄语莘莘学子
        大学是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阶段。衷心希望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创造未来。愿我们每一位学弟学妹都能做到“我为母校添光彩,母校因我而自豪”。
        寄语母校
        人是应该学会“感恩”的。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以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可以说,“感恩”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今天,我怀着感恩之心,向母校110年华诞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培养我成长的各位尊敬的老师表示深深地谢意。衷心祝愿母校“桃李满天、捷报频传”。虽然我离开母校已经25年了,但我对母校、对老师、对校友的情感却像山西的老陈醋一样久远而浓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