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俞士谦

发布时间:2017-12-04

        俞士谦,男,1938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原太原工学院机铸专业。原太原机械学院院长。
                                                                                               求学生涯回顾
        师恩难忘,同学之谊永存。1956年8月,俞士谦,挑着一只小木箱、一条棉被和一张草席,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开往北方的火车,到原太原工学院上学。父母和村里的伙伴以及长辈叮咛又叮咛、嘱咐又嘱咐,因为当时大家对远方的大学是什么样,这一路上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路上要走几天,均一无所知。就是怀着那样忐忑不安的心情,俞士谦与亲人分别,向山西太原进发。经过4天3夜的长途跋涉,疲劳到极点的他终于到达了太原站,收到了接站学长们的热情接待。当时校址在侯家巷,河西新校址尚未建成,办完报到手续后,天已近黄昏,在大学里的第一顿晚饭中,俞士谦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北方的馒头和小米稀饭,当时的他都不知道馒头怎么吃。
        开学上课时,俞士谦惊喜地发现,给他们上课都是一些老教授。老教授们声情并茂的精彩讲解让他佩服至极,记忆尤深。被大家戏称为“头痛几何”的《画法几何》课程通过李梅教授的全局分析,同学们都能较为容易和深刻地建立起空间立体概念,还有代他们《微分方程》的常师贞教授、代《材料力学》的丁克元教授、代《热力学》的栾弗教授......他们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教学语言的生动活泼、板书的精巧设计乃至课外的辅导答疑,无一不显示了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应有的情操和风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俞士谦。
        上专业课的时候,无论是像教研室主任李达老师这样的老教师,还是像叶孔容老师、李景风老师一样的年轻教师都能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实验室共同探讨问题,并一起动手操作,师生之间没有任何隔阂。
    大学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也是令人难忘的,当时每个专业都会有数量不等的“调干生”,他们大部分来自工厂一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是因为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文化基础理论,因此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就比较多,对这些“大哥”、“大姐”,俞士谦和同学们都会热情地给与他们帮助。
        毕业前夕,俞士谦突然患上了斑疹伤寒病,是班里的生活班长韩永康不顾被传染的危险和校医务所的一声一起把他送到太原市传染病医院,经过及时抢救和20多天的治疗,他奇迹般地痊愈出院并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出院那天,又是韩永康到医院帮他结清医疗费用,办理出院手续,搀扶着他回到学校。回校后,俞士谦发现同班的石荣珍等几位同学帮他抄写了这20多天的全部听课笔记,保证了他能顺利地参加课程考试和毕业设计,这件事令俞士谦终身难忘。
        五年的学习生活,留给俞士谦太多的回忆,更给他后半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除了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外,当时“又红又专”的政治教育与学习,也为他指明了人生方向。
        毕业离校后,他被分配到太原机械学院(现为中北大学)工作。工作中,恩师的风范时时呈现在他眼前,让他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一刻也不敢松懈,“又红又专”在不断地充实着新的时代内涵,也成为了他要求学生的最高标准。虽然俞士谦后来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但他深深滴记着母校在他成长、成才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