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梦启太理,情系青岛:青岛校友会2025送新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阅读数:

8月30日下午,一场特别的云端相聚正在上演。来自青岛的太原理工大学校友们,与即将踏入校园的青岛地区2025级新生们通过屏幕相连。这场由太原理工大学青岛校友会精心组织的送新活动,不仅承载着校友们的殷切期望,更成为新生们大学生涯的启蒙第一课。

“我代表青岛校友会欢迎各位新同学!”高希俊会长的开场致辞温暖而有力。他深情回顾了青岛校友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那些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校友们互帮互助的点点滴滴,也见证着太理精神在黄海之滨的生生不息。屏幕上闪过一张张珍贵照片:校友会成立时的热烈场面、往年活动的欢声笑语、各界校友交流互动的精彩瞬间......这些定格的光影,编织成一张深厚的情感网络,将天南地北的太理人紧密相连。

太原理工大学国内交流合作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游志勇的“认识太理”主题分享,如同时光机般带领大家穿越学校123年的办学历程。从1902年山西大学堂医学专设矿学格致,到如今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太原理工大学培养出了无数杰出校友。“三位教授成为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4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学生男篮、男足曾获全国总冠军”......游主任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学校的辉煌成就,言语中洋溢着自豪之情。这些不仅是学校的荣誉,更是新生们未来四年学习生活的底气。

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精彩纷呈,三位嘉宾从不同角度为新生指点迷津。邓智校友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提出掌握“四种语言”的建议:交际语言、学术语言、计算机语言和英语。他勉励新生要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在大学期间完成基本技能的全面升级。段治平教授的问题发人深省:“应尽快确定四年学习的目标或者要回答四年后要干什么?”这位有20多年太理情缘和20多年青岛生活经历的老教授,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大学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平台,你就像一只风筝,能飞多高能飞多远,主要在于你自己。”段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我的意见是:必须考研、可以考虑出国深造、高质量就业也要早做准备。”杨光校友则聚焦大学“隐形课程”,探讨那些比分数更重要的事——自我管理、人际关系、抗挫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数能敲开一扇门,但这些能力才能支撑我们走得更远。”他精辟地总结道。

在线上交流环节,新生和家长们围绕大学生活、学业规划、职业发展等话题,与青岛各界校友展开了深入交流。各位杰出校友耐心解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新生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活动最后,熟悉的太原理工大学校歌响起,熟悉的旋律跨越时空,将所有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刻,无论身在何方,太理人共同的情感被瞬间唤醒。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简单的送新,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它让新生们明白:大学生活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人格的塑造;不仅是专业的学习,更是视野的开阔;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责任的担当。活动虽然结束了,但青岛校友会对新生的关爱仍在延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今天的新生也将成为校友会的新鲜血液,将这份深情厚谊继续传递下去。

青鸟传音,情系太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次特殊的送新活动,将成为新生大学生涯中最温暖的序章,也是太理精神代代相传的最佳见证。

初审:程馨卉

复审:董有祥

终审:游志勇

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