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系91级校友毕业三十载荣归母校 师生欢聚共话初心与未来
9月13日,秋阳遍洒龙城太原,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明向两校区内暖意涌动。一群身着统一蓝色T恤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91级本科毕业生,跨越三十年时光重返母校,参加“材料91级本科毕业30周年师生座谈会”,以“青春不散场,同学情永恒”为约,共赴这场跨越时光的重逢之宴。
当日恰逢太原理工大学2025级新生报到,校园内既有新生初入校园的蓬勃朝气,也有校友重访故地的深厚情怀,两代“太理人”的气息交织交融。上午,材料91级校友们首先前往明向校区,循着校园脉络开启“寻忆之旅”。
在校史馆内,大家认真聆听讲解,深入了解母校百年办学历史与辉煌发展成就,身为“太理人”的自豪感在心中激荡。
走进新图书馆,先进的设施设备、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琳琅满目的藏书,让校友们频频驻足,不时回忆起当年在迎西校区图书馆“埋头苦读”的求学岁月。
明向湖畔,中式亭台与粼粼波光相映成趣,校友们在此驻足合影,用镜头定格下三十年后重聚的珍贵瞬间。期间,部分校友还接受了校园记者采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人生感悟,鼓励青年学子珍惜大学时光,深耕专业领域,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的人才。
随后,校友们回到承载着四年青春记忆的迎西校区。踏入机械馆当年的教室,大家默契地落座,仿佛瞬间穿越回三十年前的课堂,重温聆听恩师教诲的专注时刻;漫步校园,昔日的图书馆、花园、食堂、宿舍仍留存着熟悉的轮廓,而新建的教学楼、体育馆、运动场则展现着母校的崭新面貌。校友们在新旧建筑的对比中细细探寻,努力拼凑着青春的印记,往昔求学时光的点滴画面如电影般在眼前浮现。校友们参观了学校科技成果展览,对学校取得的科研成果赞叹不已,为学校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
下午16时,“青春不散场,再续师生情”主题座谈会在迎西校区材料学院813会议室正式举行。时任专业课老师刘庆星、张金山、池承忠、林飞、胡兰青、王文先老师和辅导员侯文生、王永祯老师出席了座谈会。大屏幕上播放的老照片,记录着三十年前同学们青涩的脸庞与校园生活的片段,瞬间将在场所有人的思绪拉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座谈会由材料91级校友刘智华主持,他声情并茂地表达了全体校友对母校、对恩师、对同窗的思念之情,并以“祝福你千帆过尽,还是少年模样”的歌词,向在场师生送上真挚祝福。
材料学院现任党委书记、国内交流合作办公室主任、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材料91级校友游志勇出席座谈会,并向大家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当听到学院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突破、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时,现场响起阵阵热烈掌声,校友们为母校的发展壮大倍感骄傲。
令人动容的是,当年的任课教师们虽年事已高,仍专程到场与学生重逢。座谈会上,老师们回忆起三十年前课堂上的趣事、宿舍里的生活片段,鲜活的细节引得现场欢声笑语不断;随后,老师们结合自身经历,叮嘱校友们在工作生活中保持初心、坚守热爱,传递着深沉的师者关怀。校友们为恩师献上鲜花,再次聆听谆谆教诲,不少人眼中泛起感动的泪花。
据了解,材料91级校友毕业后遍布全国各地,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已成为各行业的中流砥柱:有的扎根高校讲台,从事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有的深耕企业一线,投身技术研发与管理岗位;有的自主创业,在市场浪潮中开拓进取;有的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座谈会上,校友代表们先后发言:为国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吕保平校友,以“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深情致谢母校培育与恩师教诲,用“墨砚相亲如手足,寒窗互勉胜金兰”感念同窗情谊;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焊接技术首席研究员屈朝霞校友,分享了自己从太理出发、深耕焊接领域的成长历程,还现场朗诵了专为此次重逢创作的随笔,“三十年光阴像指尖的沙,一恍就漏过了”,朴实的文字间满是对岁月的感慨与对情谊的珍视。
座谈会尾声,在山西地方工作的尚立春校友呼吁各位同窗发挥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得到了在场校友的积极响应,大家共同约定今后要常回母校看看,持续加强与母校、与同窗的联系。
此次材料91级校友毕业30周年聚会,自9月12日校友报到启动,至9月14日大家陆续返程落幕。三天的相聚虽短,却让跨越三十年的师生情、同窗情再度升温。正如校友们所言,岁月或许改变了容颜,但从未冲淡心底的情谊;未来,大家将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继续前行,也期待在下一次相聚。大家都祝愿母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
初审:冯艺帆
复审:董有祥
终审:游志勇